说到中国年节灯会的起源,就得从元宵节说起。中国的元宵节是汉民族的一个重要节日,由元宵节而孕萌的元宵节灯会是中国遍及汉民族居住地区的重大年节活动。灯会和灯节既是中国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年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古代,农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四时、八节、二十四气。正月十五日为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的节日。这个特定的日子,人们在“明月何皎皎”的氛围中,极易触发祈愿万事圆满的思绪,抒发新春佳节的余兴。在古代,将全年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即正月十五称作上元,将七月十五日称作中元,将十月十五日称作下元。在上元日这天,老百姓要“作膏粥以祀门户”,迎紫姑。紫姑是传说中的蚕神,祭祀她便可“蚕桑百倍”。据各地方志记载,上元日白天,人们尽情欢乐,庆贺全年第一个月圆日的到来。城镇百姓自编自演歌舞、竞技嬉乐、踏歌娱情。入夜之后,人们便在屋前房后,田头林园,插烛举火,光映夜空。俗称“照田蚕”、“逐地鼠”,希冀全年庄稼少灾害,桑蚕获丰收。相传为俗,成为上元日的特定活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灯不同”,在中国传统年节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元宵灯节和灯会,植根于华夏民族文化的沃土,枝繁叶茂,姹紫嫣红。吉庆欢乐的氛围,民族文化的聚合,群体意识的凝集,商品经济的促进,极大地调动了历代劳动人民的巧思卓技,充分地体现了各阶层群众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念,使中国传统的元宵灯节和元宵节灯会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旋动中不断提高其地位与品位。
“盛世灯会,光耀千秋”,以春节灯会为代表中国灯文化,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升华,熠熠生辉。